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梁希同
梁希同
研究员

 

个人介绍:

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从清华大学钟毅教授; 博士就读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师从Paul Taghert教授与Tim Holy教授;结合行为学与大规模神经成像技术,研究果蝇的学习记忆、求偶、昼夜节律等行为的神经机制。此后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脑科学研究所,师从Gilles Laurent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转向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与乌贼),研究乌贼变色伪装行为的神经机制。2022年入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行为多样性的神经和演化机制,并致力于开发大规模神经活动成像技术。在Nature、Science、Neuron、PNA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教育经历:

2009-2013 学士,生物科学,北京大学
2013-2018 博士,神经科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工作经历:

2022年12月-至今,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2年12月-至今,研究员,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
2022年12月-至今,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2019年3月-2022年11月,博士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脑科学研究所

荣誉奖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受欢迎教师奖,2023
億方学者,2022
华盛顿大学Olin医学科学家奖,2017
华盛顿大学O`Leary杰出研究奖,2017
华盛顿大学Thach奖,2016
国际生物节律研究协会Ron Konopka杰出研究奖, 2016

执教课程:

本科生课程:
神经动物行为学
生命科学前沿实验模块:AI辅助动物行为分析

研究生课程:
神经生物学
心理神经脑科学基础

 

研究领域: 

     我们研究动物行为多样性的神经和演化机制,以头足类动物(包括乌贼和章鱼)为研究对象。头足类的神经系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为复杂,但与人脑在演化历程和组织结构上又完全不同。研究它们既可以发现相似功能背后神经机制的趋同演化,也可发现人脑所不具备的独特神经算法。

我们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动物行为进行高精度定量分析,并结合电生理和钙成像等大规模神经活动记录方法,研究(1)乌贼变色伪装行为的神经机制,(2)章鱼复杂触手运动的分布式控制,(3)头足类动物的高级认知功能,(4)头足类神经系统复杂性的演化机制,将为类脑计算与仿生软体机器人系统提供独特的神经算法借鉴与运动控制理论。

 

代表性论文: 

1. Liang, X., Holy, T. E., & Taghert, P. H. (2016). Synchronous Drosophila circadian pacemakers display nonsynchronous Ca2+ rhythms in vivo. Science, 351(6276), 976-981.
2. Li, Q.*, Zhang, X.*, Hu, W.*, Liang, X.*, Zhang, F., Wang, L., Liu, Z.J., & Zhong, Y. (2016). Importin-7 mediates memory consolidation through regulation of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training-activated MAPK in Drosophil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3(11), 3072-3077. (* Equal Contributions).
3. Liang, X., Holy, T. E., & Taghert, P. H. (2017). A series of suppressive signals within the Drosophila circadian neural circuit generates sequential daily outputs. Neuron, 94(6), 1173–1189.
4. Liang, X., Ho, M. C., Zhang, Y., Li, Y., Wu, M. N., Holy, T. E., & Taghert, P. H. (2019). Morning and evening circadian pacemakers independently drive premotor centers via a specific dopamine relay. Neuron, 102(4), 843-857.
5. Liang, X., Holy, T. E., & Taghert, P. H. (2022). Circadian pacemaker neurons display co-phasic rhythms in basal calcium level and in fast calcium fluctu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9(17).
6. Liang, X., Holy, T. E., & Taghert, P. H. (2023). Polyphasic circadian neural circuits drive differential activities in multiple downstream rhythmic centers. Current Biology. 33 (2), 351-363.
7. Woo, T.*, Liang, X.*, Evans, D., Fernandez, O., Kretschmer, F., Reiter, S., & Laurent, G. (2023). The Dynamics of Pattern Matching in Camouflaging Cuttlefish. Nature. 619 (7968), 122-128

 

联系方式: 

邮箱: xitong.liang (AT) 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