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05日 星期日

李毓龙研究组发文展示新型基因编码的多巴胺荧光探针

2018712日,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李毓龙研究组题为“A genetically-encoded fluorescent sensor enables rapid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dopamine in flies, fish, and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中,李毓龙研究组开发了新型、可基因编码的多巴胺荧光探针,并将其应用在果蝇、斑马鱼和小鼠中检测内源多巴胺动态变化。该探针将成为研究多巴胺相关神经环路的重要工具。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控了一系列关键的神经功能,包括学习、奖赏、注意力和运动控制等。大脑中多巴胺失调会导致精神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多动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病等。此外,多巴胺相关的神经环路还是成瘾药物如可卡因等的作用靶点。

 

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人员需要实时检测活体内特定脑区的多巴胺信号变化,然而现有的检测手段并不能满足研究人员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毓龙研究组开发出了可基因编码的多巴胺探针(GRABDA),将对结构变化敏感的荧光蛋白(cpEGFP)嵌入人源多巴胺受体,使多巴胺这一化学信号转化为荧光信号,结合现有的成像技术,即可实时监测多巴胺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李毓龙研究组对探针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使具有极高的分子特异性和时空分辨率。此外,他们还开发出了具有高/低亲和力的两种版本的探针(分别命名为DA1hDA1m),适用于多巴胺释放量不同的脑区。

由于该探针具有可基因编码的特性,李毓龙研究组通过转染、病毒注射以及构建转基因动物等手段,将探针表达在细胞、小鼠脑片或者活体果蝇、斑马鱼、小鼠中。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表达该探针对模式生物的生长状态无明显影响。利用该探针,他们检测到了电刺激小鼠脑片引发的多巴胺释放,并在活体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的大脑中检测到了与嗅觉刺激、视觉刺激、学习记忆、交配行为相关的多巴胺信号变化。

79日,李毓龙研究组在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的乙酰胆碱探针与本文中的多巴胺探针有着相似的工作原理。两者都是基于人源神经递质受体,将神经递质结合受体所引发的受体构象变化转化为荧光信号的变化,这说明此发展策略具有可推广性。这两项工作为今后大规模开发其他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探针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多巴胺探针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8)30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