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02日 星期四

声音精细结构信息的暂短储存、相关性神经计算、特征捕捉、知觉整合以及主观空间分离:一条在嘈杂和混响环境中的听觉加工链

学术报告

题目:声音精细结构信息的暂短储存、相关性神经计算、特征捕捉、知觉整合以及主观空间分离:一条在嘈杂和混响环境中的听觉加工链


报告人:李量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时间:201216日上午9 AM


地点:新生物楼208会议室


联系人:张研,电话:62754880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现代人的祖先通过长期在洞穴中居住来抵御漫长的第四纪冰川期的严寒。在洞穴中的种系演化经历以及个体发育发展经历使得人类的听觉系统具有极强的处理反射声的功能。例如,在有多人说话的嘈杂和混响的声学环境中,听力正常的人仍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识别出他(她)所关注的目标语句。本报告将系统地解释为什么人类能够在这种恶劣的声学环境中抵抗干扰声音的掩蔽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听觉系统对目标语句的直达声信号和其反射声信号的知觉整合是实现这种去掩蔽作用的基础,因为这种知觉整合可以强化对目标语句的选择性注意。然而,更加重要的是,目标语句的直达声信号和其反射声信号的知觉整合要建立在对声音信号精细结构的短暂储存的基础上。我们称这种发生在传统意义上的感觉记忆过程之前的信息储存过程为原始听觉记忆。我们认为,在嘈杂和有混响的声学环境中,大脑通过以下的一个听觉加工链来实现对大量涌入的声音刺激信号的有效处理:即最初的快速消退的原始听觉记忆使领先声与落后声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神经计算成为可能,而这种相关性计算的结果引发了对落后反射声特征信号的知觉捕捉进而实现直达声信号和其反射声信号的知觉整合。最后,这种知觉整合形成不同声源声像之间的主观空间分离,而这种主观空间分离强化了对目标信号的选择性注意。这一链性动态的信号处理方式也体现了大脑在复杂刺激场景下对知觉客体的特征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平行性加工的策略。此外,因为老年人的这种原始听觉记忆能力以及知觉整合去掩蔽的能力有显著的衰减,对这个听觉加工链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听觉老年化的机制。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积极参加!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