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李毓龙实验室联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David Julius实验室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霍普伍德神经生物学中心内脏疼痛研究组Stuart M. Brierley实验室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应激传感器沿肠隐窝-绒毛轴的拓扑分隔”(Topological segregation of stress sensors along the gut crypt–villus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可遗传编码的五羟色胺(5-HT)荧光探针,结合药理学操控、电生理记录和转录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发现肠道隐窝和绒毛的肠嗜铬细胞(EC)表达不同的刺激响应受体、具有不同的5-HT释放特征,从而实现对肠道完整性的监测及刺激物的应激反应。
本研究由国际多个团队合作实现了“新技术-新发现-新想法”的突破,通过构建新型5-HT探针的报告品系小鼠,实现了肠道中5-HT的时空动态成像,发现肠道中隐窝和绒毛的EC细胞存在不同的释放模式,并进一步解释了隐窝-绒毛轴拓扑隔离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机制(图1),为理解肠道应激响应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也有助于开发新的肠道疾病的治疗策略。
图1. 肠应激反应中的区域化EC细胞信号模式总结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81-9